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中国气象局生态系统碳源汇重点开放实验室2023年学术年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举行

发布者:施婷婷 发布时间:2023-12-18 浏览次数:26


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的中国气象局生态系统碳源汇重点开放实验室2023年学术年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20231216日在我校举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广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秦伯强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高吉喜研究员、南京大学居为民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章家恩教授、兰州大学邓建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绍民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方双喜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周国逸教授等出席会议,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代表以及重点实验室学术骨干代表参会。

实验室年会开幕式由实验室主任、生态与vns86com威尼斯城院长冯兆忠主持。科技处章炎麟处长致开幕辞,他希望实验室科研人员继续加强相互交流、增强专业合作和成果产出,充分发挥科研潜力,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科研战略需求。秦伯强研究员、刘绍民教授、方双喜教授、邓建明教授、章家恩教授等分别围绕“我国湖泊生态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黑河流域地表水热碳通量研究进展” 、“长三角区域温室气体及地气通量初步观测研究”、“水分调控植物代谢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稻田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研究实践及绿色低碳生产展望”等主题做特邀报告。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浙江工业大学、江苏省气候中心、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无锡学院、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的11位研究人员做了大会报告交流最新科研进展。

学术年会会场

科技处李蓓蓓副处长主持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聘任仪式,副校长吴攀致辞,并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于贵瑞院士以及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于贵瑞院士主持实验室建设情况汇报及学术委员会会议。实验室主任冯兆忠就实验室建设情况进行汇报,肖薇教授和余振教授分别汇报了代表性成果。实验室获批以来,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一批重大科研任务,在陆地碳通量观测、机理认知、碳源汇优化计算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性创新成果,发表在《Nature》和《Nature Food》等高水平期刊,并获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十大科学进展等科研奖励。实验室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成员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青年拔尖人才和江苏省杰青等1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人才项目。研究生获得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实验室重视开放交流和社会服务,召开了20余场高水平学术交流会,自筹经费60万元,设立14项开放课题。举办了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碳源汇观测技术和评估方法”暑期学校,为60余所高校培训青年教师和学生120余人。参与亚运会气象保障服务和中国气象局科普宣传等社会服务工作。

吴攀副校长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于贵瑞院士颁发聘书

于贵瑞院士充分肯定了实验室的建设进展,并提出指导意见:建议实验室根植于教育体系,注重技术方法的创新与变革,调动教师积极性,通过研究带动教学,培养优秀学生;基于气象系统需求,立足于生态模块,保持实验室自身特色,在气候系统中发挥生态模块的作用;依托单位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共同推进产学研结合,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人员和研究方向的优化。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实验室面向国家和行业需求、把握科学前沿、组织健全、运行规范、社会服务力强,在服务气象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大气科学”双一流学科和生态学学科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圆满完成了年度建设目标,成绩优秀。

吴攀副校长表示未来学校将加大对实验室支持力度,希望实验室在专家指导下出色地完成科研任务,提高气象行业在陆地碳源汇方面的研究水平,为我国减排政策制定、效果评估和目标实现贡献南信大力量。

学术委员会会议合影